360直播,360足球直播

媒体南财
首页 > 媒体南财 > 正文

〖新华日报〗拒绝“躺平”,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文字:王梦然 杨频萍 陈立民 顾敏  发布日期:2022-05-11  浏览次数:

在宿舍的小天地里,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级本科生张耀月临摹中国画、练习书法,不仅释放了压力,也收获了精神的成长。(学生供图)

今年4月,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同学们以“歌曲+手语舞”的独特形式,表达对抗疫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的感激之情。(视频截图)

疫情之下,江苏高校广大青年学子在不同的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他们有的挥洒汗水、发挥所长助力抗疫;有的利用这段特殊时光充实自己,历练、沉淀,积攒更多青春力量;有的聚焦身边小事,帮助、引导更多同学走出踌躇,拥抱灿烂美好的校园生活……他们努力绽放青春的光热,点亮了特殊时期的校园生活,开启更加精彩的人生。

不做“局外人”,

用艺术向生命致敬

演出空间仅为宿舍一角,南通大学生艺术团蓝湖器乐团的10位同学用“宅寝”云演奏的方式,重新编排演奏了《Viva La Vida》(生命至上),致敬每一个为抗疫作出贡献的奋斗者。“木吉他、电吉他、小提琴、打击垫、长笛、卡祖笛、电子琴……我们用上了宿舍能找到的一切乐器,进行编曲、打谱、演奏、录制、音轨合成、视频美化。”创作团队队长、蓝湖器乐团团长朱自涵告诉记者,缺少钢琴、电贝司、萨克斯、三角钢琴配乐,他们就在视频剪辑上下更多功夫,将拍摄的几十分钟视频素材和在全校征集的50多张校园生活照片进行精心剪辑、反复修改。

4月16日,这条3分24秒的视频在南通大学共青团微信公号上一经发布,就在全校引起不小的轰动,不少已毕业的学长学姐也纷纷留言点赞:“剪辑和演奏用心了!”“生命万岁!”……这让朱自涵特别有成就感、自豪感,“疫情之下,我们青年学子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一个个珍贵的瞬间,用艺术传递鼓舞人心的力量,向生命致敬。”

疫情之下,不少高校学子发挥所长,以创作乐曲、短视频等方式,为战“疫”加油打气,展示着新一代大学生的青春担当。

面对疫情,核酸检测医护人员、社会志愿者全心守护着高校,这份挺身而出的精神,也感动、感染着高校学子。“从3月至今,学校已做过10轮以上的核酸检测,医护人员身着厚重的防护服,一忙就是七八个钟头,还有维持秩序的志愿者,他们忙忙碌碌、无私奉献,为的就是我们能有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语言学院2019级本科生闫玉如萌生了用短视频记录学校防疫工作的想法,并积极与校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的小伙伴商量策划。

在拍摄到不少素材片段后,闫玉如和同学们又有了新思路。“我们学校有全国唯一的手语本科专业,也招收了融合教育类的学生,我们一致决定通过以‘歌曲+手语舞’的独特形式表达对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的感激之情,也提醒同学们积极做好防疫。”闫玉如告诉记者,最后团队选择了《燎原四方》《追光者》这两首歌曲拍摄手语舞蹈,还联系了学校教授手语课程的老师史玉凤、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听障学生周雅晴和苏宇虹进行场外指导,并邀请手语翻译专业和舞蹈专业的几位学生演绎歌曲。初稿出来后,指导老师袁姝和同学们又一帧一帧地推敲视频画面,反反复复地重放和修改,常常交流到深夜……4月4日、6日,两部视频在学校抖音平台相继发布,瞬间成为网络“爆款”。“4月6日是南京本轮疫情‘摘星’的日子,希望通过视频,致敬每一位奋战在抗击疫情志愿者队伍中的人,在我们眼中,你们是最值得追的‘光’!”闫玉如说。

不做“局外人”,为抗疫添力量,成为更多高校学子的“共同追求”。5月4日,2020—2021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优秀代表名单出炉,其中就包括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2019级本科生盛晓妍。本轮疫情发生初期,正在无锡市滨湖区蠡园开发区党群工作处跟岗见习的盛晓妍“火线”加入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下沉至隐秀苑社区,帮助80余户居民和30余户店铺完成“灵锡”APP下载和核酸检测二维码注册工作。之后她还参与了“战‘疫’·实践·学习·成长”主题云分享,制作视频《We Are All Heroes》,用英文讲述中国抗疫故事,积极传播中国抗疫声音。

积极“打卡”,

解锁青春更多“可能性”

在这段“静下来”的时光里,许多青年学子寻找新的兴趣爱好,用不同形式“打卡”,解锁青春更多的“可能性”。

黏土花束、毛绒玩具、钥匙扣……在宿舍的小天地里,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级本科生张耀月沉浸在手工DIY的世界里,不仅释放了压力,也实现了精神成长。“我将精心制作的毛绒玩具送给舍友,将快乐传递给她们,也让我感受到乐趣和充实。”高中未能选择美术这条路,一直是自己的遗憾,疫情期间,她在宿舍用水粉颜料临摹中国画、练习书法,用兴趣爱好填满时光、沉淀自己。“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不能‘躺平’,而是要努力去搜寻生活中的美好,活出属于大学生的青春风采。”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本科生谢子豪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是既可骑着单车在校园小道上看花明柳绿,也能背起行囊去梦里的迢迢远方,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成了“拦路虎”。“近期学校推出了‘云Young青春 逐梦未来’系列线上活动,我立刻报名参加‘21天运动变形记’。”自报名后,谢子豪的居家生活状态就由“坐、躺、睡”变成了“跑、走、跳”,当第一次完成1500米的耐力跑后,运动的快乐也在一瞬间升到极致,“那是我居家以来第一次触摸到跑道上风的形状!运动带给我们的,远不只身体素质的增强,更有意志品质的磨砺。”

“21天运动变形记”改变了居家的生活状态,而“校园随手拍”活动也紧紧抓住了这个传媒学子的眼球。夏天湖里轻躺的荷叶,金秋落叶铺满的小道,春日东吴门前一枝绽放的樱花、一抹绮丽的晚霞……步入苏大校园虽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但谢子豪相册里关于校园的照片已多达千张,每一张都定格住一个美好的瞬间。谢子豪感慨,学校组织的一系列线上活动就像一根线,将延缓开学期间散落各地的苏大学子串联成一只巨大的风筝,让疫情之下的我们于“云”上享受别样的青春。

跨界“折腾”,

“斜杠青年”处处发光发热

疫情之下,学习、生活难免失去些色彩,不少人更难免遇到些困难、阻碍。这时候,一群“斜杠青年”在人群中发光发热,他们善于跨界“折腾”,善于做加法、乘法,是发现问题的“热心人”,更是解决问题的“多面手”。

4月以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学们每日核酸检测必经之路的斑马线上,悄然绽放朵朵“樱花”——艺术学院的同学们提着颜料桶、拿上画笔,描绘出一片“春花烂漫”,这条不起眼的小路瞬间成为校园新晋打卡点。

“春光转瞬即逝,希望这一条‘樱花大道’能为大家带来一份学习生活里的‘小美好’,让我们同心抗疫,静待花开。”参与手绘创作的艺术学院学生孙思婷说。在美丽的“樱花大道”上,不少同学驻足停留,还有人穿上学位服,和同窗好友拍照留念。正在“樱花大道”拍照的祖悦同学动情地说,“疫情虽然封住了校园,但封不住温暖和情谊,大家都在尽己所能,为校园生活增添色彩。”

大学课堂因疫情移到了“云端”,老师们居家上课,教学场景的变化带来了很多技术问题,为了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南京审计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一学生莫桂梅和400多位小伙伴成了“斜杠青年”——他们组建起一支技术助管团队,帮助老师在直播间推流,切换教学场景,帮助同学解决插件适配。

对于文科生莫桂梅来说,想要做好工作,就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她走遍全校大大小小的机房,摸清了布局和系统分布,根据线上教学需要进行值班和巡检;与学委同学交接机房预约使用工作,和老师一同分发镜像系统,带领维修小组进行机房检修,对故障问题进行总结反馈……“滴滴”,一看消息,是助管小伙伴发来一张机房电脑的故障图,在脑海中搜寻片刻,莫桂梅就将处理方式编辑好发出,“这份志愿工作并不轻松,但当我看到老师们为‘师生交流无障碍’而点赞,听到同学们对‘处理问题很迅速’的感慨,就觉得由衷欣喜。”

2022-5-10 新华日报

版权所有  南京财经大学  |  苏ICP备11032101号  |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12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