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直播,360足球直播

媒体南财
首页 > 媒体南财 > 正文

〖江苏经济报〗专家:南京都市圈发展要“全方位”一体

文字:本站发布  发布日期:2011-07-01  浏览次数:

专家:南京都市圈发展要“全方位”一体化

8年来,南京都市圈在区域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与集约化、生产要素集聚、区域共同发展制度等一体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12日,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徐从才教授对记者说。当日,在南财大举办的第七届“南京都市圈发展论坛”上,副省长何权与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和南财大的数十名专家学者聚首,对南京都市圈逐步显现的区域一体化效应和未来发展趋势给予很大期待。

据了解,南京都市圈土地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占江苏、安徽两省面积的22.7%。至2008年底,南京都市圈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57.61亿元,约占两省总和的25.9%;各成员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最高增幅为15.8%,最低增幅也有11%以上;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均实现了较大的增幅。

“随着城际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南京都市圈在长三角区域中‘承南接北、承东启西’的特殊地位日益显现。”何权据此认为,“十二五”期间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基本原则应是“淡化行政区划,强化经济合作;淡化行政手段,强化市场功能;淡化单边行为,强化多方合作;加大对接力度,力求多赢共进”。都市圈各市制订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也“特别要强调基于都市圈一体化的跨省市的合作”,与长三角一体化进行互动发展,并培育南京都市圈各城市具有个性特点的主导服务产业、专业市场,实行各城市间的优势互补与错位经营;此外,还需充分发挥核心企业与市场在区域一体化、产业集群、资源整合、流程外包与供应链一体化中的主体地位作用。

区域一体化中交通网络一体化建设尤受关注。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王可侠研究员认为,交通一体化是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载体,随着都市圈及其周边大批新交通线路的建成,将有更多的城市融入“南京一小时都市圈”,要抓住这一契机形成新的经济分工体系,建设大网络的产业配套生产集群。目前,以南京为中心的一小时交通圈已覆盖了宁、镇、扬和马、芜、滁六个城市。

“实现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统筹协调与共建共享,应是都市圈规划的主要出发点之一。”省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朱东风指出,一方面,南京都市圈公共服务平台的一体化领域已逐渐拓宽,另一方面,结合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南京都市圈创建了天然气、供水、供电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共享平台。如,“西气东输”的管线过江选址在南京三江口,马鞍山则沿宁马高速公路作为支线走向,在主管线上接高压支管直达马鞍山延至芜湖,充分体现了圈内城市设施的共建共享效应。结合国家“西电东送”和江苏省“北电南送”的战略,南京都市圈规划了5座变电站,通过东、西、北三个方向与华东及江苏电网联接,形成环绕都市圈核心圈层的“C”字型500KV环网结构。

进一步加强区域内产业转移与对接,是与会代表的一致期待。南京都市圈中的安徽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弱,其产业对接和一体化的愿望相对更为强烈。安徽马芜铜地区就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受益者,其通过主动对接南京沿江地区产业转移,至2008年,该地区以安徽0.7%的人口,创造了占全省14%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万元以上。此外,依托沿江地区优越的交通设施、水土资源等优势,南京化学工业园与扬州仪征化工园成功对接,形成了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沿江产业带和产业集群。滁州则把紧邻南京高新区的汊河新区作为产业对接的龙头,在汊河新区每年召开招商引资调度会与推介会。汊河新区已逐渐成为南京乃至长三角高新企业、配套产业、梯度转移产业的重要地域。这些成功的案例,让大家对区域内产业空间与组织的一体化发展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南京都市圈区域发展需要全方位一体化。”不少专家认为,产业的有效对接,还必须依赖资本、物流与技术市场的一体化发展。据悉,目前南京、镇江、马鞍山、滁州已实现了同城结算和票据贴现,一定程度提升了南京区域性金融中心影响力。同时,南京都市圈商贸物流网络影响逐步加深,房地产业、商业服务业正加速向周边城市发展,南京市民在周边城市购房置业增多。大家都期待,圈内各城市在投资、消费、流通、生产等领域的市场一体化,能够发展的更快。

  ( 2009-12-14 ; 江苏经济报)

;

版权所有  南京财经大学  |  苏ICP备11032101号  |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12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