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调与不调?南财学子探索土地延包新路径
文字:刘怿 施卫娟 发布日期:2023-11-15 浏览次数:日前,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圆满落幕。南京财经大学“地延粮安实践队”参赛作品“调与不调: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各方认识与地方调整实践”在主体赛中获全国特等奖。团队立足第二轮土地承包即将到期的时间节点,围绕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最基本的权利,历时三年,深度走访了全国各地12个省份,了解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层村干部三方主体对土地二轮延包的诉求,寻找合适可行的土地延包路径,提出平衡好中央政策要求和农民现实诉求的延包方案建议。
土地延包“调与不调”“如何调”?
“我国已开展过两轮土地承包工作,按承包期三十年计算,最早2023年部分地区土地二轮承包就将到期,全国的延包高峰期将会集中在2026年到2028年之间。”指导老师刘余介绍说,从政策上看,党中央提出“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要求准确把握政策内涵、稳妥推进二轮延包工作。但在各地实践中,静态稳定的承包期和动态变化的人口数量与结构之间存在内在矛盾,随着二轮延包的临近,各地对于土地调整的期待变得更加强烈,如何处理好长期累积的人地矛盾与政策要求之间的张力,回答好土地“调与不调”“如何调”等问题将成为做好二轮延包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民对土地的现实需求如何解决?有无更合适的延包模式?政府应该如何调整政策?”团队队长、经济学院数经2001班郭子琦告诉记者,团队通过调研发现,近一半农户希望维持二轮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同时有约三分之一农户希望重新进行分配;超过九成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认可二轮延包政策,更关注延包后土地调整对经营稳定性的影响;多数村干部认为二轮延包给农户吃了“定心丸”,更关注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延包方式的可操作性。
指导老师华中昱告诉记者,南京财经大学原身是南京粮食经济学院,对于“三农”领域的研究有深厚的底蕴。“地延粮安实践队”的成立,就是为了从多方主体视角考察农村土地延包工作现实需求,在内外双重环境中探讨农村土地延包工作的可行路径,在不违背党中央政策要求的前提下,为广大农民群众争取更多权益。
从教室走向广袤的土地
长达三年的实地调研,队员们的足迹遍布山东、江苏、湖北、云南在内的12个省份、59个行政村,与近百名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以及村干部进行深入交流,充分了解三方主体对延包工作的态度与认识。选取盐城市滨海县界山村、南京市高淳区一字村等8个全国延包试点村组作为典型案例,收集1000余份承包户问卷以及222 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问卷。队员们说:“在我们下到地里与农民交流的时候,看着他们辛劳的身影和殷切的眼神,我们感觉到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将这个项目坚持下去的决心也更坚定了。”
调研时,团队下村后一般先开展座谈会,从村干部与村民口中了解村庄的总体情况,再与三方主体进行详细的一对一访谈。在江苏与安徽这类方言类型众多的地区,队员们在当面访谈过程中难免遇到交流不畅的问题,这也一度使得调研工作更加艰难。在老师的建议指导下,队员们结合自身家乡地域以及方言掌握情况进行了合理分工,在后续的访谈过程中轻松了许多:比如,郭子琦是泰兴人,所说方言与扬州的方言都属于江淮官话,有一定的共通性,可以承担扬州地区的访谈整理工作;张新昊是盐城人,对于盐城市界山村的访谈整理工作便交给了他……在这样的分工合作之下,队员们终于完成了数万字录音听写稿的整理汇总工作。
当团队来到吉林、云南等地区的时候,又迎来了新的困扰。不少农民都生活在高原山地中,那里地形崎岖,山路难爬,穿越湿润密集的丛林时常有蚊虫叮咬。由于当地的特殊气候,队员们或多或少都出现了高原反应。但在做好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大家都咬着牙坚持留下来,没有一个人掉队。
在舟车劳顿与意外事件面前,队员们总能用开朗的心态苦中作乐。2022年暑期,当时调研的时间间隔非常短,队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3天之内前往了6个村庄,分散在江苏各地,白天在高淳了解螃蟹产业对土地延包工作的影响,晚上便到了盐城听农户讲集中连片流转的经验与挑战。夜里赶路遇上暴雨,高速堵车,由老师开车7、8个小时,一行人到达目的地时已是深夜。“但到达之后大家聚在一起吃简餐、讨论如何进行第二天的访谈的时光,还是分外令人怀念。返程途中,雨过天晴,恰遇彩虹,顿时扫净一身疲惫,只觉这样集体调研的经历分外宝贵。”张新昊回忆说。
在一路的实地调研中,团队成员们总结出了三种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地方实践:“直接延包不调整”“大稳定、小调整”“确权确亩不确地”,并根据这三种不同的尝试方案选取典型并具体分析。郭子琦介绍说,结合试点地区探索做法看来,不同延包方案都有其适用条件,“直接延包不调整”方案适用于人地矛盾较小、没有调地传统的地区;“大稳定、小调整”方案适用于人地矛盾相对突出、集体有重新发包耕地的地区;“确权确股不确地”方案更适用于有调地传统、土地流转率较高且地块边界被打破的地区。结合各方认识和调整实践,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各地应直面人地矛盾,开展土地调整;兼顾稳定原则,以“小调整”为优;根据土地来源,制定不同小调方案;坚持村民自治,发挥集体智慧;加快试点探索,制定规范程序。
团队在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良田何所属,小变稳大局:“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理论内涵及地方调整实践研究——基于粮食主产区与非产区的11份调查》的调研报告。在校级以上主流媒体发表报道13篇,在省级期刊《智慧农业导刊》和《农村经济与科技》发表论文两篇。项目成果获评2021年和2022年江苏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2022年成功申请到了费孝通田野调查资助立项。项目成果获得农业农村部部长批示,国家发改委《改革内参》和江苏省委决策参考信息刊物的采纳;先后收到南通市农业农村局和扬州市江都区农业农村局的回函致谢;并获得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贤金、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和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周应恒的肯定推荐。
这是否是我此生仅有的机会?
“竞赛和考研相冲突,常常会因为猝不及防的培训打断备考的学习节奏而感到焦虑,压力很大。”“以前没有接触过,常常想不明白、睡不好觉,推进的过程比较艰难。”最初大家都是怀着一腔热血奋勇前行,但随着项目步入中后期阶段,队员们也迎来了最大的抉择:比赛还是考研?
收到项目顺利进入国赛终审的通知之后,大家在兴奋之余却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愁容。备战考研的同时为挑战杯国赛做准备,让郭子琦等人觉得时间十分紧迫,“那个时候压力很大,但是我觉得不能放弃。老队员的离开让我们不舍,但也深知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追求的未来;新队员的加入令我们欣喜不已,这又是一段深厚友谊的开始。”她坦然说道,“好在老师和队友互相理解,经过讨论之后,合理分工、任务分散、约定期限,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任务量,这对我们合理安排时间以及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
“我在想这是否是我此生唯一的机会?不出意外的话,我这一生或许只有这一次机会走进‘挑战杯’国赛,在自己短暂又仓促的大学生涯中,留下一点令人印象深刻的痕迹。即使头顶有达摩克利斯之剑垂悬,我也选择在旷野上狂奔。”郭子琦这样说道。
意外总是不期而遇,但努力总能让人有惊无险地度过。郭子琦坦言:“在正式答辩的前一天晚上,我们模拟答辩的状态非常差,没有一次能够完整讲完,这是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好在我的搭档张新昊插科打诨开导我。第二天凌晨五点,我发现自己肠胃炎发作,虽然紧急吃了药,但副作用让人想呕吐。在等待室的时候,大家开玩笑说:‘向天再借10分钟’。好在自己的症状及时得到了缓解,顺利度过了正式答辩的紧张时刻。”
指导教师、经济学院院长朱红根表示,长期以来,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努力为有志于学术研究的本科生打造良好平台。希望同学们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充分利用学校和学院创造的各种科创训练机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在竞赛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
(2023-11-14 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