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加强粮食领域科技创新 因“校”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文字:张利民 发布日期:2024-03-21 浏览次数: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南京财经大学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粮食院校之一,作为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签约共建的省属财经大学,一直胸怀“国之大者”,注重粮食报国,将科技创新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彰显传统粮食学科优势,围绕“粮食+”,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努力办好财经院校的“新文科”“新工科”,在粮食领域的科技创新中,因“校”制宜,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聚焦时代新人培育,着力培养粮食行业拔尖创新人才。多年来,学校主动适应粮食领域的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需要,动态优化调整一流人才培养方向,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赋能粮食人才培养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进一步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通过科教融汇培养粮食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通过产教融合培养具有解决粮食行业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人才的原始创新能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输送各类创新型人才。学校出台《南京财经大学“高端人才支持计划”实施方案》,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十余人次。获批粮食经济领域全国唯一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人获“神农英才计划”青年英才,1个创新团队入选江苏高校优秀科创团队,1人获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获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粮食学子在“挑战杯”国赛中,获特等奖等3项、“黑科技”“星系”级作品奖(最高奖)1项,在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等4项。学校着力培养本硕博全链条人才,每年向粮食行业领域输送100余名硕博士人才。《食品营养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推进前沿学科布局,因“校”制宜布局粮食学科新赛道新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一流学科是指在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在人才培养、思想引领、知识生产与应用、重大理论发现、工程技术开发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且能够为国家战略目标实现提供支撑乃至惠泽全人类的学科。从这一站位来思考,学校应该加大力度推动粮食学科加入跨国性竞争,在全球生态链中凸显自己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的功能定位,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新贡献。南京财经大学拥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5‰,食品科学与工程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位列全球前50,获批“粮食安全学”交叉学科。获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36项(首次获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牵头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5项、授权发明专利26项(PCT专利2项)。学校将继续以粮食特色学科建设为先导,加快推动“粮食+”等相关学科发展,在办好粮食安全学交叉学科的基础上,持续挖掘学科发展的增长点,因“校”制宜,布局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赛道新领域。
强化粮食科技创新,建制化、成体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源自科技创新,是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和内生动力的生产力。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取得历史性成就,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近年来,学校在粮食科技创新方面持续破题,“粮油中主要真菌毒素快速检测及其防控技术创新应用”项目获202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食用菌采后减损保质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获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食用菌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学校建成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稻谷平台)国家级科研平台、江苏省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江苏局、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新农乡村振兴研究院等单位开展战略合作,通过强化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来培养更多社会所需人才,加快推进学校粮食领域科技创新进程。下一步,学校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围绕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培育粮食科技创新的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强化项目、平台、团队一体化建设,建立“前沿探索—基础研究—集中攻关”的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科技—工程—产业”的全链条、系统化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可持续、成系统的保障。
撰文 南京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张利民
(2024-3-21 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