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南京财经大学举办“守粮人”红色记忆展
文字:杨频萍 孙品妍 施卫娟 图片: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5-11-25 浏览次数:11月24日,“守粮人的光荣与梦想:南财粮食人红色记忆展”在南京财经大学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举办,通过鲜活的影像、生动的文字和珍贵的实物,再现南财粮食人从烽火岁月到育人讲台的奋斗故事。活动由党委宣传部、档案馆和离退休工作处联合主办。

展览聚焦南财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群体,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勾勒出红色精神的时代脉络。14岁守护根据地粮道的牛振江,曾昼夜护粮、与敌周旋,在“守不住粮,整个根据地都要饿肚子”的考验中铸就赤诚;调任原南京粮食经济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前身)院长,将“粮食生命线”升华为育人使命,诠释着“把一生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坚定信仰。战地医院里的“提灯者”吴秋月,解放战争时期在冰河中浣洗纱布、毫不犹豫为伤员输血,立下二等功却深藏功名;调任原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南京财经大学前身)后,她勇挑重担、谦让物资,用孩子的奖励票证为贫困学生换鞋,以“不怕吃亏”的信念诠释着教育者的温情……此外,投笔从戎赴援越抗美战场浴血奋战的刘树铭、学校发展的关键奠基人郑翼云、深耕粮教三十载的王焕炜、年少参军的护理工作者许绮霞、百岁仍传报国之道的俞寿颐、建校拓荒者张清等先辈的故事,也在展览中逐一呈现,共同构成了南财红色精神的完整图谱。
泛黄的老照片、斑驳的功劳证、沉甸甸的军功章……展览现场,一件件承载着烽火岁月与初心使命的实物史料引人驻足,每一件都在无声诉说着先辈们的奋斗历程。两位八旬高龄“守粮人”王焕炜、刘树铭来到现场,结合自身经历为师生讲述那段峥嵘岁月。
一条印有毛主席题词“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的白色毛巾被刘树铭视若珍宝。“这是1967年春节,中央军委派慰问团深入援越抗美前线慰问时赠送的。”刘老深情回忆,“对我们作战部队指战员来说,这是最好的纪念品。”一旁陈列的F-105飞机模型同样承载着特殊记忆,“这个飞机模型是用我们击落的美国飞机残骸制作的,当时对空作战120次,一共击落了120架这种飞机。”此外,王焕炜的党章、团员证、功劳证等,纸页虽已陈旧,却清晰印证着这段以青春守护家园的英雄往事。


为呈现最真实的历史风貌,展览筹备团队自今年6月启动工作,历经人物筛选、采访接洽、素材梳理、文稿撰写、视频拍摄及剪辑等多个环节。面对部分先辈已过世、史料梳理难度大等挑战,团队通过翻阅学校大事记、寻访家属、请教相关教师等方式反复核实细节,确保每一段文字、每一件展品都经得起历史检验。
展览讲解员、工商管理学院工商2303班张金蕊同学表示:“此前我从未想过,自己有机会接触参加过战争的英雄前辈,更未曾设想能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深度交流。当他们真切地坐在我身旁,紧紧拉着我的手,缓缓讲述他们的青春岁月与奋斗历程时,我不禁热泪盈眶。如今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每一位先辈的付出与奉献。”

观展学子也深受触动。南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安2402班张亦舟感慨道:“作为食品专业学生,这次展览让我重新认识了‘粮食’的分量。它不再只是课本里的知识点,而是一代代‘守粮人’用肩膀扛起的责任。今天我们在实验室做的每一项研究,与当年前辈们守护粮仓、保障供给的初心一脉相承——都是为了中国的粮食安全。时代在变,但‘把粮守住、把粮做好’这份初心,我们必须接续传承。”
此次活动是南京财经大学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南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军表示,展览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红色基因的传承之旅,“我们希望让更多师生了解学校‘守粮人’的光荣事迹,这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是艰苦奋斗精神的集中彰显,是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前进道路上不竭的动力源泉。希望师生们通过此次展览,汲取信仰的力量,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2025-11-25 交汇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