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直播,360足球直播

学术经纬
首页 > 学术经纬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当代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

文字: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日期:2019-11-04  浏览次数:

8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当代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

11月2日上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指导地位,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360直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当代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在仙林校区工科楼二楼会议室举行。360直播党委副书记温潘亚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开幕式和闭幕式分别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梅景辉、党总支书记陈翔主持。中国社科院、江苏省社科院、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鉴传今以“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构相关问题思考”为题进行了演讲。他指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总体规划的集中体现,并着重从学科建设的角度阐释了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他强调,如何利用西方理论资源并摆脱对西方话语的路径依赖是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首要问题,也是当代中国学者面临的重要任务。此外,他还指出,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术研究是批判和回应西方国家对马克思主义各种质疑的有效途径,并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阐述了当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当代马克思主义学会副会长孔明安以“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当代社会思潮辨析”为题从微观和中观两个维度对当代社会思潮进行了精彩阐述。他认为,只有在对当代非主流社会思潮的批判中才能建构起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他选取新自由主义、虚无主义、消费主义、民粹主义、生态主义等五种代表性社会思潮进行了深刻辨析,就其历史演变、现状发展和未来趋势作了客观阐述,并围绕新自由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经典案例进行了精彩点评和学理批判。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韩璞庚以“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构与中国学派”为题进行了深刻阐释。他认为,学术话语体系是对学术话语符号的有效整合,是国家文明进步的表征。建构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必须摆脱西方话语的牵引,要坚守自身的主体性,回到马克思主义的原始语境。此外,他还分析了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学派的具体路径:一是要面向中国社会实践和问题进行哲学反思和追问,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哲学形态。二是形成问题域,进行理性思辨和话语交锋。三是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学术共同体。四是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学术成果。最后,他指出,构建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是学术界和出版界的重要使命,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来推进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永贵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的基本逻辑”为题进行了演讲。他指出,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思潮激荡共生和交锋交融是社会发展中的客观必然现象,而在多元的社会思潮中最根本的就是要提升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巩固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主导权。他还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三个维度阐述了如何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理论逻辑层面要坚持科学性和批判性的统一;在实践逻辑层面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在价值逻辑层面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授杨金华发表了题为“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学理基础”的演讲。他认为,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研究的政治色彩远远高于学术色彩,学理层面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的薄弱点。他强调,学界研究如果缺乏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学理研究,就很难深入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内部深层结构,也很难掌握这一社会思潮的实质与精髓。最后,他还针对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即一些具有历史迷惑性的典型历史观和历史学派进行了客观分析,并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角度揭示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理论漏洞。

在自由讨论环节,教授王遐见、教授王敏光、副教授卓承芳等专家就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建设、当前执政话语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学术交流。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梅景辉作会议总结,他从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构、当代社会思潮的现象与本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和中国学派发展等方面对各位专家的思想观点进行了精彩点评,并提出应当思考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如何引领当代社会思潮及如何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等相关问题。此次学术研讨会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气氛热烈,会议的举办对辩证分析当代社会思潮、探索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以及如何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都提供了新的思考视角。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南京财经大学  |  苏ICP备11032101号  |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12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