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直播,360足球直播

360足球直播
首页 > 360足球直播 > 正文

枪杆笔杆硬,教书育人服务心——访360直播离休教授俞寿颐

文字:记者 刘颖 赵妮妮  图片:王成凤   发布日期:2020-11-26  浏览次数:

北京大学的高材生,抗美援朝战争的幸存者,360直播粮食经济学的重要奠基人,专注心脑保健养生研究与实践的高手,生活中处处有感而发的诗人,95岁高龄前往老挝探亲的旅游者……对于俞寿颐教授而言,只有你想不到的身份,没有他做不了的事情。生于战争年代,用枪杆子保卫国家,而后投身教育事业六十余年,用笔杆子继续战斗。战士的刚毅和学者的书生气在俞寿颐教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生活中,他幽默风趣得像个老顽童。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世纪老人,品读他的传奇人生,领略他的独特风采。

青年从军,矢志卫国

1926年,俞寿颐出生。几年后,抗日战争爆发,俞寿颐一家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父亲早逝,母亲和亲友经过千辛万苦才把他培养成人。“抗日战争害得我家破人亡,小学念了五六个学校才毕业!”提及这段记忆,俞寿颐神情激愤,字字顿挫。

1948年,正值昆明解放前夕,俞寿颐年仅18岁的胞妹俞寿婉在对敌战斗中英勇牺牲,成为一名光荣的烈士。“我妹妹当时在云南大学读一年级,在作战中与敌人对抗到只剩最后一颗子弹,被俘虏后宁死不屈,宁愿自杀也不投降!”回忆起胞妹的牺牲,他忍不住泪眼婆娑。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从北京大学毕业进入中央农业部工作的俞寿颐在开国大典的现场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这让他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美好的期待。“我爱我的亲人、战友和同志,更爱天安门城楼和广场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提起亲历的这个伟大历史时刻,俞寿颐感到无上光荣。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抗日战争带来的伤痛、胞妹的英勇就义、摇篮里的新中国,这一切都在俞寿颐心中盘旋,于是他毅然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临行前,周恩来总理在怀仁堂向大家强调了这次战争的艰巨性和重要性,要求不胜利不撤退,并承诺等到战争胜利,战士们仍可回到原工作单位。周总理的这番殷切期望和关怀,为战士们解除了后顾之忧,也使俞寿颐更加下定决心誓死保卫祖国,与同志们一道奋勇杀敌,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那时,鸭绿江桥被炸了,我们临时搭建木桥,大家成批成团地过江,足足有三四个晚上没闭眼,一刻也不敢歇!战士们夜晚行军,白天在战壕里战斗,生活异常艰苦。因为空军主动权掌握在敌人的手中,所以我们不能种菜和生火,生活物资供应主要来自祖国后方,平时只能吃干粮炒米和从敌方缴获的罐头。要是能在干粮里加点儿水拌拌,那滋味儿更好。”回忆起那段艰苦但又精气神十足的日子,俞寿颐越说越有劲儿,眼睛炯炯有神。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俞寿颐被分配到志愿军空军后勤担任部长秘书,经常到前线执行任务。1951年4月的某一天,他与死神擦肩而过。那天他去火车站执行任务,“有敌机突然在鸭绿江上空进行轰炸,车厢内都是一箱一箱的炮弹,如果风向稍微偏离,炮弹将引爆车厢,整个车站就会化为灰烬。”当时现场一片混乱,他冷静下来后立即组织军民进入避弹的战壕里,自己主动在外执勤。所幸的是江桥虽被炸毁,但车站完好无损。回想起当时的惊险场景,俞寿颐说:“当时不晓得什么叫怕,什么叫死,为了完成任务,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我的战友们顶着炮灰坚守阵地,用胸膛堵枪眼,即使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他们都是真正的英雄!”一个又一个战友的牺牲令俞寿颐悲痛欲绝,他下决心要把一个人当成两个人甚至三个人活,用顽强的毅力和精神去完成战友们未竟的事业。

前不久,俞寿颐获得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并出席360直播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暨抗美援朝70周年座谈会。离会前,有人担心他把纪念章搞丢了,要帮他放入手提包的最里层,他指着自己的心说:“这个奖章不重要,它永远在我这里。”

三尺讲台默默耕耘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俞寿颐先后在北京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任教,1985年进入南财大(当时的南京粮食经济学院)工作。回想起进入南财大的过程,他笑着说:“8分钱邮票一封信我就来了。”谈及来南财大的缘由,他表示:一方面,自己大学时是学农业经济的,和粮食的关系非常密切,知道粮食对国家的重要性,因此希望在这个方面作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他的老伴是南京人,女儿、女婿都被分配到南京工作,母亲作为烈士家属也很想回南京和家人团聚。对于这样的优秀人才,湖南农大一开始是坚决不放他走的,他向组织细说了自己的情况。无奈之下,湖南科委提出“要把接班人培养起来才可离开”这一条件。一年后,他用8分钱邮票一封信顺利来到了南财大。

自1985年来到南财大以来,俞寿颐默默耕耘,在讲台上一教就是一辈子。教学上他始终坚持三个原则:德育智育相结合,以德育为先;言教身教相结合,以身教为重;教书育人相结合,以育人为本。他特别重视对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粮食经济这个专业在当时极其缺乏研究型人才,难以进一步发展。于是他便经常与同事、领导一起讨论怎样培养研究型人才,促使学校的发展再上一个台阶。他治学严谨,为讲好每堂课往往要花几天的时间进行备课,经常是晚上加班加点,早上四点钟就起来准备讲稿。但上了讲台,他从来不看讲稿,不照本宣科,而是用开放的思维带领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吴志华教授提起自己的指路人俞寿颐便赞不绝口:“他学术严谨,不惜为一个不太大的观点而争得面红耳赤。同时,他又具有仁厚慈祥、乐于助人的良好品格与诗画情怀,总是垂范并鼓励年轻人去做。他对事不对人的严谨态度与乐于分享的品质,对我在粮食安全与物流供应链管理研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启蒙作用。”

按照规定,俞寿颐65岁就该退休了,但他一直申请延迟退休,共申请了3次,直到72岁才完全退休。他说:“学校把我当成个宝,当活宝。我要对得起学校这么关爱、这么照顾我。我不老,我还可以为学校做许多事情。”

退休后,俞寿颐还主动为学生们授课,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许多人曾劝他多注意保重身体,不要太劳累了,可他就是停不下来,整天往外跑,享受着生活中的忙忙碌碌。他还常带着学院毕业班的学生去企业实习。企业领导一度“放话”说:“以后你们的学生来,我们不考核,都要!”93岁的时候,俞寿颐在红山学院给学生们上了一堂“改革开放40年”的主题创新课,圆了他多年的心愿。“时代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我就是想给同学讲一讲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提起这次课,他的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喜悦。

做一个养生的“90”后

清晰而富有逻辑的思维,铿锵有力的谈吐,稳健的步伐,自有个性的穿衣Style……这些组合在一起让人很难相信在你面前的是一位96岁的老人。一是养生,二是心态,这是俞寿颐青春永驻的秘笈。

俞寿颐的祖父是皇帝的御医,他笑称身上有祖先遗传下来的基因,所以在保健、养生这方面非常有天赋。他研究经络二三十年,熟知人体的两百多个穴位,书柜里装满了有关中老年健康保健的书籍。“我就是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教给别人,别人健康我更健康,助人长寿我更长寿,别人快乐我更快乐。”他经常到社区普及养生知识,帮老人们排忧解难。有些老人曾动情地对他说:“你不仅给我们送来了健康,还给我们带来了温暖。”今年,他随长子一家前往老挝探亲旅游。在那里,他也为当地老人按摩治病。每次面对病人们的感激,他都表示:“我不计报酬,不为名利,就是单纯地想要为人民服务,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俞寿颐读高中时曾患有心脏血管漏血症,经过服药调理后,他自己摸索出了一些加强锻炼和养生的方法,不仅逐渐恢复了健康,在大学阶段还成为了一名田径和足球运动员。因此,他从年轻时就十分注意自己的身体,深知自我调理和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尽管生活较为艰苦,他仍能在医生的指导下战胜多年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胃病、咽喉炎、中耳炎、肝炎等。看到如今的学生整天守在电脑前,不经常锻炼,他表示出极大的担心,一再强调年轻人要重视体育,多晒太阳多锻炼,用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一个人到了老年,要有一种不服老的精神和乐观豁达的心态。有病固然要治,但在病前和病好后,更要以自己的生命为中心,从根本上进行自我调理和修复。树立健康的养生发展观,把自己的生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系统的养生方法,使自身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气理功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整体上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俞寿颐总结道。

“人活着,要有一点诗意”

“人活着,要有一点诗意。诗是美的文化,是心灵的窗口,把我看到的各种现象以象入境,境从心生,反映了我的心声、我的希望。”在中学时期,俞寿颐就与诗结缘。1942年,读高一的他写了一首诗,被老师推荐投至《新华日报》,很快诗作就被刊登出来了,这让第一次写诗的俞寿颐受到了莫大的鼓舞。退休后,他有了更多的时间遍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支笔杆子便一直没有停下来。

在全国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看到全国各地的志愿军驰援武汉,俞寿颐深受感动,便拿起笔杆子作诗《赞抗疫志愿军》来表达赞美之情:依法抗疫听号令,前赴后继奔鄂境。料峭春寒传温暖,同舟共济心连心。科学防控疗效显,复工减负调研行。疫病无情人有情,大爱不忘志愿军。

不仅诗情盎然,他还风趣幽默、童心未泯。早些年前,俞寿颐还能轻盈地骑着单车的时候,他会冷不防地往你面前一横一停,饶有趣味地说起自己的养生研究怎么得到好评,自己在老人模特队如何出众,自己最近又为谁进行了按摩治疗等,仿佛是一个希望得到表扬的小孩子。

俞寿颐特别喜欢与年轻人交流,喜欢年轻人身上散发出来的青春与活力,这样的性格也让他收获了很多忘年交。不久前,他和南京红山中学的校方围绕初升高奋战一百天交流经验,学生听后深受鼓舞,赠诗“更有儒翁赠诗作,且以陋笺报关怀”表达谢意。

无论是笔杆子枪杆子,还是教书育人服务心,俞寿颐一直都在热心奉献。他从来不以为苦,而是担心自己无法再为国家、为人民服务。他一直说:“奉献不分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在奉献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价值。我愿意一直奉献,直到生命的最后。”


附:俞寿颐诗作选

             英烈永垂不朽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鸭绿江水入海流,铁桥横贯通义州。

    英雄浴血遍山野,浩气永存震环球。

    七十周年瞬间过,烈士遗骸归祖国。

    生命无限后人福,牢记使命志不休。


                 乡思

    热风吹雨润寮屋,澜沧江水入海流。

    俯首吟诗度日艰,遍地封关何时休。

    祖孙三代朝夕处,情同手足乐悠悠。

    但愿早日归故里,心系祖国梦寐求。


               喜迎双庆

    福建校园迎双庆,满园秋色景象新。

    丰收大地桂飘香,耄耋老人乐盈盈。

    金陵疫情日渐消,秋冬寒意愁来尽。

    人生难得几时聚,共度佳节庆生平。


                端午游园

     明城寺旁人潮涌,菱州湖上忆先贤。

     夏荷碧波高楼影,远眺钟山换新颜。

     人生难逢几知己,桃李树下品时鲜。

     莫道时光催人老,生命无限寿延年。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报》2020年11月16日第三版

版权所有  南京财经大学  |  苏ICP备11032101号  |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12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