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直播,360足球直播

360足球直播
首页 > 360足球直播 > 正文

南财校友徐志霖的书香梦

文字:马芳 杨红  发布日期:2019-06-11  浏览次数: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幢三层小楼,粉墙黛瓦,占地面积不大,脚边落着半亩方塘,碧波微漾,倒映着天光云影。这不是某户悠闲人家,而是上饶市广丰区五都镇塘塭明德书院。院内藏书3000余册,供乡村的孩子们阅读,为他们的思想注入活水,为他们的梦想插上双翼。

    明德书院以“填平城乡青少年之间的知识结构鸿沟”为愿景,自第一家塘塭明德书院建成之后,不断扩大规模,成星火燎原之势。目前,全国已有7家明德书院开张服务于乡村青少年,20家在筹建中,六一节当天有2家同时开张。而书院的创始人徐志霖,是360直播93级贸易经济专业的优秀校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分享他的故事吧。

专以本职,孜孜以求

    明德书院开了一家又一家,但徐志霖本职是从事资产管理工作的。徐志霖1993年到1997年就读于360直播经济与统计学院贸易经济专业,他一边学习一边勤工俭学,大二时就已经基本实现经济独立,可以用勤工俭学挣来的钱支付学业和生活所需。

    本科毕业之后,徐志霖相继在青岛海尔和光大证券从事营销工作,同时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工作后不久,变幻莫测的市场越来越让他感到现有知识不足以支撑自己走得更远。于是,他决定专心学习,一鼓作气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攻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通过继续深造来提升自己。在读博的这段日子里,他更加注重理论研究,努力为自己的将来打下扎实的基础。在之前的工作中,他深刻地感悟到:没有理论,实践就像无根之水。他刻苦钻研、笔耕不辍,经过大量的查找文献,数据分析,并结合当时的经济现状,在《中国工业经济》《当代经济科学》《财经问题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等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博士毕业后,徐志霖有了更清晰的方向,选择了专业对口方向的创业打拼。早在担任光大证券营业部副总经理期间,他积累了较丰富的证券投资经验,就读博士期间又专注于上市公司治理及绩效的理论研究。有了比较充分的积累之后,他创立了北京大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专注于资产管理,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在业内享有较高声誉。

工作学习的同时,他一直没有放下深植心底的书香梦。在事业步入正轨后,他开始着手创办书院。书院规模逐渐扩大,管理运营这个问题,得益于他的金融思维和多年对公司治理及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和实践,他制定出适合书院长远发展的制度,以“众筹、共建、自治、分享”作为建设明德书院的理念和共识,为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侠客行,达则兼济天下

    提起创建书院的初衷,不得不从徐志霖的童年说起。徐志霖出生于江西上饶市广丰区五都镇塘塭自然村,从小在农村长大,当地条件不好,书籍资源匮乏,乡亲们大多认为吃饱穿暖就行,看书则被视作不务正业。喜欢看书的徐志霖深受其苦,家里没书,村里没书,如果能偶尔看到一本心仪的书,那简直是一件堪比过年般喜悦的大事。他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初中时到镇中学上学,看的第一本课外书是《岳飞传》,这本书在同学之间传阅,传到他手里时他如获至宝,反复翻阅,爱不释手。还没看到的同学经常追着问他:“书看完了吗?看完该给我啦!”山村孩子对课外书籍的渴求和求之不得的窘迫境况,深深烙刻在他的心里。从幼时起,一个朦胧的想法便已经开始在他心中生根发芽,那就是:等到自己有能力的那一天,一定要为家乡的孩子们做点什么。

         2017年徐志霖清明回乡祭祖,他见老宅已荒废不堪,年少时生于斯长于斯的幸福与苦痛不禁涌上心头。想看书而难得一看是他幼时最大的憾事,他相信所有与他一样从山村里走出来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遗憾。现在自己有能力了,去帮助现在乡村的孩子,也算是对儿时遗憾的些微弥补。于是,徐志霖决定创办一家书院,让乡村孩子们有书可看。他想到自己的孩子,因为身在大城市的便利和父母的支持,有看不完的书,有不同于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孩子看过的书籍完全可以共享给山村的孩子,还能培养孩子为他人献爱心的品格。于是,书院的初步想法诞生了,可以让城市的孩子把看过的书捐给山村的孩子。

    老宅传到父亲这代是第四代,如今老旧不堪。徐志霖说:“重建祖宅是我的责任,如果把老宅建成书院一定更有意义,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于是,他决定将老家宅基地重建并改造成书院。书院取名为“明德”,意在秉承优良文化传统,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滋养下成长为明理、厚德、笃学、端行的人。

    徐志霖年少的时候喜欢读金庸,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行事也有几分侠义之气:达则兼济天下,广开书院,为乡村孩子们推开一扇梦想之窗。在他的公众号中,有一篇《从〈九阴真经〉看最顶级武功的渊源》,故事讲得很精彩,看到最后却发现是一篇“募书广告”,文章的最终结论是:图书典籍是改变人类最重要的力量,孩子们会因为你捐赠的图书而获益匪浅。分享故事也不忘募集图书,实在是古道热肠。

德不孤,必有邻

    明德书院的院训为“室小有书容天下,人微立志得未来”,致力于为乡村的孩子们创造与城市青少年无差别的阅读机会与环境,通过捐赠图书达成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心与心之间的共振。

    徐志霖认为:“我们这些大人,不管是专家教授还是什么人,基本上是没有能力给孩子选书的。要把选书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个花园,让他们从百花中采蜜。”所以,明德书院不接受捐款,也不鼓励捐赠新书,而是需要城市里的孩子们捐赠自己读过并且喜爱的书,为的就是提供给乡村的孩子们真正适合的图书,真正实现“填平城乡青少年之间的知识结构鸿沟”。明德书院的参与者、徐志霖的乡友刘育琳说:“志霖老弟如果自己掏钱,为明德书院购买所有的图书,最终只能办成一个‘志霖书院’,志霖喜欢什么样的书,或者志霖认为孩子们应该看什么样的书,他才会购买;但正如大自然一样,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眼光。”

    明德书院从无到有、从1到目前的27家,靠的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为公益理想添砖加瓦。书院起步时,从建设装修布置再到书籍募集,徐志霖的师友们提供了大量帮助。徐志霖曾在贸经93班级群、校友群发动募书活动,得到同学们几百本书籍的支持。做好样板工程后,又在中学老师、同学间扩散消息。其他乡镇有人觉得这个书院不错,探讨复制扩张的可能性,于是利用祠堂等公共场所开始建造第二家、第三家……到目前为止,明德书院还没有组建专职团队,属于纯义工参与,很多大学教授、企业高管、投资家、当地政府官员、中小学校长、老师和义工等,都自愿加入到书院的日常运营维护中。徐志霖感慨:“人生最大的幸运之一就是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并共同做同一件事!”

    德不孤,必有邻。一个只聊过二三句话的朋友,看到徐志霖的公众号文章中说的为“填平城乡青少年知识结构鸿沟”的明德书院项目后,帮忙向合作的出版社募集到书籍5000本,“这就是传说中的‘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吧!”徐志霖欣慰地感叹。有一次,徐志霖去邮局邮寄募捐到的书籍时,素不相识的邮政人员竟和他说:“我知道这个项目,是给农村孩子们募捐书籍的。”还给他出点子以节省寄书的邮费。他更加明白:“公益是每个人的内在需求。只要达成共识,每个人都会为公益出一份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明德书院的场所大都是村中空闲的老屋或者宗祠翻新利用,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古韵犹存,一派书香气息。木质建筑,乌木牌匾,上书“明德书院”。一进门,凡靠墙处都立满了书架,正中一张极宽的长桌,簇拥着一圈木凳,供小朋友们坐下阅读。门槛上、楼梯上都坐着在看书的小朋友。徐志霖说:“我们会邀请返乡的博士、专家给孩子们开讲座,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顶尖的专业知识可以帮助孩子们开阔视野,为孩子们点燃梦想、指引方向。”在横山读书交流会上,孩子们朗读自己写的诗歌,情到深处,几度哽咽。老师悄悄告诉书院负责人:“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书籍中的知识为孩子们打开了梦想的出口,诗歌为他们打开了情感的出口。徐志霖很清楚:“我们只能为孩子们提供书籍,其他的,比如父母的陪伴,我们帮不了的。”春节期间,仍有很多孩子来书院读书。大多数孩子不是本村的,最远的,甚至有从十几里路外专门过来的。外面张灯结彩,家家户户走亲访友,但外面的热闹仿佛与这里无关,书院中一片静谧,唯有书香。横山明德书院正月初五开张,第一天就成了孩子们的阅读乐园。徐志霖高兴地说:“即使书院开张时人声鼎沸,但丝毫不影响孩子们读书的专注。看到他们,仿佛就看到了当年对书籍如饥似渴的我。”

    为了书院更好的运营,明德书院采取双院长制。博士院长负责组织讲座、参与募集书籍、发展模式研究等,当地院长负责组织当地活动。院长都是义工,没有工资奖金,纯属个人奉献。徐志霖认为:“这是现实需要,现场管理和外部智力支持需要两个院长各负其责。”众人拾柴火焰高,明德书院发展到今天,少不了群策群力。小到书院的选址、设计、内容、管理,大到书院的精神内核的打造,书院的文化意义、教育意义的提高,徐志霖和他的伙伴们都时常进行热烈而真诚的交流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有益有趣的建议并反复推敲打磨。徐志霖说:“在整个过程中,看见这么多热心的人都在为同一件事情朝着同一个方向而努力,我时常感慨,文化的力量从来不应被低估,文化的熏染或许会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今年4月,190多位出自广丰的博士们,从7日上午到8日晚上在微信群中对书院的发展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徐志霖将讨论的观点仔细地整理在推送中,对于切实可行的建议进行试点。哪怕有一些尖锐的问题,徐志霖也表示可以接受,可以讨论。正是在这样浓厚的积极建言的氛围下,书院才能像今天这样,星火燎原。如今,明德书院已经成为博士高知们和乡村贤达、外出工作创业者共同的公益事业平台,并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徐志霖的友人曾在文章里评价他:“志霖是有传统士人情怀的,达则兼济天下,其志久而弥坚,让人感佩。”谈及未来发展,徐志霖说:“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从小沐浴在书香中,这样,我们的下一代会更加美好。书院叫什么名字、谁去做都不重要。”     (感谢徐志霖先生提供相关资料和照片)

 

版权所有  南京财经大学  |  苏ICP备11032101号  |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12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