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直播,360足球直播

360足球直播故事

青年新锐,静水流深——访360直播教学公开赛一等奖获得者梁誉

文字:张心雨 杨红  发布日期:2021-09-09  浏览次数:

梁誉的朋友圈里有这样一段话:每一届学生都是最特别的存在,每一次上课都是一段最奇妙的旅程……在日前360直播揭晓的教学公开赛评选结果中,公共管理学院青年教师梁誉获得一等奖。走近梁誉,发现他的身上洋溢着青年教师的朝气与活力,还有那份坚定与执着。自2016年8月博士毕业来到南财,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踏踏实实,上下而求索;对待学术,他辛勤耕耘、刻苦钻研,砥砺前行,短短几年时间,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课题6项,多篇论文发表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公共行政评论》等CSSCI期刊。他所建立的“师生同构”型课堂教学独具特色,深受学生欢迎,获得省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入选360直播“青年学者支持计划”。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梁誉,聆听他的人生故事,感受他的独特魅力吧!

坚守初心,与教结缘

高中时代,梁誉就与社会保障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选择高考专业的时候,平日喜爱时事政治新闻的他一眼就相中了“劳动与社会保障”这一新兴专业,认为这个专业在未来一定会大放异彩。虽然当时有很多人并不看好这个专业,包括他的长辈、亲戚、朋友,但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并且一以贯之,本科、硕士、博士一直专攻这个专业。

在本科阶段,梁誉好学上进,担任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并且积极参加老师研究的课题,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跟着老师出去做课题,不但增长了很多知识,而且增加了社会阅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正是因为平时做课题的积淀,促使梁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继续考研。

2010年,梁誉考取了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如愿以偿地进入研究生阶段作进一步专业深造。由于河海大学水利方面比较有特色,所以梁誉参加了很多水库移民安置方面的课题。正因如此,他多次走访大西南、大西北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调研,亲身感受民生的疾苦,这些经历让他更深入地认识到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也促使他下定了读博的决心。

2013年,梁誉考取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社会保障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在学术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坚定。对社会保障这一领域的热爱和一以贯之,使得他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现状及发展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读博的时候,梁誉对教书育人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他表示,想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很大部分得益于自己的导师林闽钢教授。林闽钢教授是我国社会保障领域著名教授,平时工作非常繁忙,但是从教几十年来,他始终坚持给本科生、研究生上好每一节课。“在上课的前一天,导师总是会把其它的工作放到一边,把最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到课程准备上,这件事让我深受感动。”梁誉说,“导师就是我的榜样,虽然达不到导师的高度,但是他的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正如梁誉所说的,如今他也会花将近一天的时间来精心准备下一次的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

多元课堂,言传身教

“虽然青年教师科研工作压力比较大,但是不能忘记的是,教师的首要使命是教书育人。”从2016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以来,梁誉始终把教学放在第一位,并把参加教学公开赛当成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种检验。

梁誉说:“我承担的‘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和‘社会福利与救助’这两门课都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果单纯采用讲授的方式,同学们听起来会感觉比较枯燥,学起来也会比较吃力。”所以,从2017年开始,梁誉开始探索新的授课方式,改进部分教学方法,以提高同学们的认知深度。比如说小组讨论,梁誉每两三周就会布置一个时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热点议题,供同学们课下进行思考。同学们课后进行资料收集、小组讨论,最终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也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参与讨论。此外,梁誉还结合社会保障方面的一些争论性议题开设辩论课,针对所授的不同课程设立不同的辩题供同学们进行辩论,比如“社会保障国际比较”课程中的“基于国际比较结合我国国情,中国是否应该建立长期互利保险制度”,“社会福利与救助”课程中的“当你的父母年迈的时候,是否应该把他送到养老院接受机构养老”……通过这种辩论形式开展教学,极大提高了同学们上课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对同学们自我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上梁老师的课真的是非常有意思,书上大段的学术知识,在梁老师口中都能以新潮的网络‘梗’表达出来。这种神奇的组合,可以说是兼具了学术性和趣味性,真的是寓教于乐。除此之外,每两周的社会保障时事政策回顾增加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储备。”校学生会主席唐亚伟评价说。

2018年初,梁誉创建了“励学青年学术坊”这一面向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学术性组织。通过线下组织、线上宣传的方式,开展了读书会、微讲坛、实践行等系列活动,服务于360直播本硕专业的精英学子,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学术指导。“励学读书会”上,梁誉通过指导并带领同学们阅读相关管理类、经济类的经典著作,教授学生如何阅读与学习经典,以增强理论素养,拓宽研究视野。“励学微讲坛”上,梁誉邀请校内外的青年学者就各自的研究领域举办主题讲座,或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提供议题,交流讨论,展示研究成果。“励学实践行”中,梁誉带领同学们走进社区、街道、社会组织、公共部门等进行社会实践与课题调研,了解民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这个平台慢慢成为了学生自我学习和研究的平台,比如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暑期社会实践、论文的撰写,都可以在学术坊里交流合作完成。

梁誉说:“教师这个职业比较特殊,是一个‘良心工作’。做老师,就要有崇高的职业精神,对得起学生。每当看到自己的学生获得一些成绩与荣誉,我由衷地为他们开心,也为自己在他们人生中‘添了一把柴’感到欣慰。”

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荣霞说:“梁老师年轻热情有活力,担任过本科生的兼职班主任,和学生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在师生群里总能热聊到晚上十一二点。能有梁老师这样的专业教师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来,真正是全面促进学生成长。”

运用所学,服务社会

梁誉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老年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救助、社会投资。依托自己的学术和研究,他担任江苏省老年学学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每年他都会在老年学学会青年学者领域组织一系列活动,比如召开专业方面的学术会议,进行共同的学术调研,并通过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向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政策建议。此外,梁誉还会依托励学青年学术坊和南京市的一些社区与社会组织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带着学生去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来推动学生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服务于社会。

“大学是提高自我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同学们除了课堂的专业学习,社会实践也很重要,所搭建的这些平台与提供的这些机会都有利于丰富同学们的视野,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梁誉说,“趁着现在还年轻,我还要加倍努力,更多地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使命。”

谈到近期的规划,梁誉表示,在科研方面,完成手上现有的课题之外,还要积极申请国家级的课题,争取获得立项,发表更多高质量的论文;在教学方面,针对自己所教授的两门本科课程和一门研究生课程,从提升教学质量出发,努力将这些课程打造成360直播的精品课程。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励学青年学术坊”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深入社会、了解民生、提升自我。

青年新锐梁誉让我们相信了帅气且有才华,年轻更有可为。岁月悠悠,静水流深,祝愿他永远秉持这份初心,不负使命,为教育事业再谱华章。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报》2020年5月16日第三版

版权所有  南京财经大学  |  苏ICP备11032101号  |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124号  |